乍看之下,门外似与往常无异,可当目光扫到门沿那道突兀的撬痕,他的心瞬间沉入谷底。那撬痕犹如狰狞的伤口,触目惊心,他下意识伸手去摸,指尖颤抖,恐惧、愤怒、疑惑在心中翻涌。
他明白,昨晚的惊悚绝非幻觉,危险已悄然逼近。
案情如疾风般迅速传到专案组。刘也、张福田和董超听闻消息,神色瞬间凝重,仿若被重锤击中。没有丝毫犹豫,他们即刻奔赴现场,心中满是对案件发展的忧虑与对真相的急切探寻。
与此同时,江对岸的痕迹专家崔道植也接到紧急通知,他深知事态严重,立刻放下手头事务,以最快速度赶来呼兰县,一路上脑海中不断思索可能出现的痕迹线索。
崔道植抵达现场后,立刻投入紧张细致的工作。他蹲在门前,周围的嘈杂仿若与他隔绝,眼神锐利如鹰,不放过任何一处痕迹。时间缓缓流逝,众人屏气敛息,等待他的结论。
终于,崔道植起身,语气沉稳却难掩凝重:“撬门者使用的斧子,与第三起案件杀死马福林一家的斧子是同款。” 众人心中一紧,然而,他接着皱眉说道:“但敲门残留物中未发现人血,无法确定就是‘那个人’所为。”
刘也等人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不过刘也旋即坚定地说:“很可能凶手进行了仔细清洗,才没留下血迹。” 大家纷纷点头,心底隐隐觉得这起事件与系列案件关联紧密,只是真相仍被迷雾笼罩。
针对贾有曾家的敲门案件,专案组内部顿时炸开了锅,激烈的争论声此起彼伏,形成了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派情绪激动,言辞笃定,认为作案者无疑是 “杀警狂魔”,从作案手法到时间节点,都与周年山副局长的推论高度吻合,他们坚信这就是系列案件的延续。
另一派则较为冷静理智,指出仅依据现有证据,贸然并案可能导致侦破方向混乱,让案件陷入更深的困境,不利于后续调查。
刘也、张福田和董超陷入沉思,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他们权衡利弊,态度倾向于前者。他们觉得,尽管证据并非确凿无疑,但种种迹象表明,这起案件与 “呼兰 — 巴彦系列残杀公安政法干警案” 关联极大。
最终,专案组慎重决定将其纳入系列案件。做出这个决定时,他们深知责任重大,仿佛肩头压上了巨石,但他们目光坚定,决心为正义全力以赴,哪怕前路荆棘密布。
然而,所有人都未曾料到,就在专案组紧锣密鼓展开排查工作时,一场更为恐怖、震惊的杀警大案,如暴风雨前的乌云,正悄然在哈尔滨上空聚集。
9 月初的哈尔滨,微风轻拂,凉意渐浓。松花江畔的 “东方小巴黎”,平日洋溢着安宁祥和的气息,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面带微笑,沉浸在生活的宁静中。然而,平静之下,危险正悄然逼近,黑暗的阴影笼罩着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