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妈妈平时再督促督促姥姥,没准儿姥姥还真能“学有所成”呢!
--------------------
第3813天(2021年12月19日,星期日)——牛人在身边
今天是星期天,这个周末作业又不多,爸爸就希望我能多练一会儿长笛。
在练琴这方面爸爸一向是十分自律的,虽然他既不考级,又没有比赛任务,但是仍然坚持每天练习。
尤其到了周末,更是萨克斯、小提琴、吉他“轮番上阵”,一天下来加一块儿少说得练上四五个小时。
但是我对练琴却并没有多大热情。
一方面我对于乐器的痴迷程度远不如爸爸那么强烈,另一方面这学期学校管乐团也没有任何的比赛任务或者演出活动,所以我自然也就提不起兴趣。
眼看快该期末考试了,我需要多花时间复习复习,所以爸爸也就不再“强求”我练琴了。
可是过了一会儿爸爸刷朋友圈的时候发现管乐团长笛声部的陈老师发了一组照片,是她带学生参加比赛获奖的情形。
里面有几个小选手像是我长笛班的队友呢,于是赶紧叫我来看。
我一看果然,其中有三个女生都是乐团长笛班的,每周都跟我一起排练呢。
陈老师说是今年八月的比赛,那应该就是她们暑假里去外地集训比赛那次了,得的是“贵州国际音乐节”的一项二等奖,还是个“国际大奖”呢,真厉害!
我知道那几个队友除了每周的排练课以外,还一直跟着陈老师上“小课”练琴,是很辛苦的,但人家能得“大奖”,也算是非常值得了。
我知道好多学乐器的小孩儿都可“牛”了,但没想到自己身边就有这么多“牛人”,真是佩服!
看起来爸爸对人家参加比赛得奖十分羡慕,用他的话说就是“也算没白学一场”。
但我除了对“牛人”的佩服和替她们高兴以外,好像倒不是很羡慕,感觉就是在音乐这方面并没有太多追求。
爸爸想了想,也罢,“人各有志”,没追求就没追求。
我学学长笛,就当是只为了深入地了解一下乐理和乐器,能陶冶一下情操也就足够了!
--------------------
第3814天(2021年12月20日,星期一)——香饽饽
晚上六点多我从奶奶家吃完饭回来,爸爸在卧室练琴。
七点多我在写作业,爸爸却走出来准备吃晚饭。
爸爸的晚饭很简单,一个菜窝头、一个烧饼、四块松肉、一个咸鸭蛋,他自己一个人吃饭的话就会比较“凑合”。
晚饭简单,味道却不错,爸爸把它们一起放在电饼铛里加热,越热越香。
肉香味、油香味、烧饼上芝麻的香味,满屋弥漫,再加上爸爸吃得有滋有味,可真是把我馋得够呛。
爸爸也是的,每回都趁我写作业的时候吃晚饭,就在旁边餐桌上,简直太让我“分心”了!
终于我又忍不住了,一如既往地迈着小碎步“颠儿”过来,一如既往地恳求爸爸“要尝尝”,也一如既往地又加了一顿餐。
没办法,谁让爸爸总是把简单的晚饭做得那么香呢!
我刚“劫掠”了一番心满意足地离开,这时候妈妈又下班回来了,一进屋就喊饿,说是“忙得中午都没顾上吃饭”。
结果她进屋正好看见餐桌上我刚吃剩的“美味”,连手都顾不上洗,马上“指挥”爸爸把半个烧饼喂进她嘴里。
才嚼了两口,又指着咸鸭蛋黄和松肉向爸爸示意,妈妈这一大口足足吃进去半个烧饼、一个鸭蛋黄、一整块松肉。
妈妈一直让爸爸喂着吃光了盘子里所有的食物才心有不甘地进屋去换衣服,爸爸做好的晚饭全被我和妈妈给吃了,只好又去重新热烧饼吃。
说来也怪,平时我和妈妈总嫌爸爸做饭“难吃”,可每到晚上这个时候爸爸随手做的饭却又成了“香饽饽”,谁都抢着吃,真让爸爸哭笑不得。
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我的“吃货本色”和妈妈的“饥肠辘辘”,爸爸的“手艺”哪儿会有受到如此“青睐”的机会呢?
所以说爸爸还是“暗自庆幸”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