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623章 忆旧(1 / 2)

大家正聊着天呢,田蜜跑过去问陈婶:“陈婶,你家卤鸡卤鹅呢?”

村里人有人说:“一来就卖光了,哪还有留到到现在的!”

陈婶也笑着说:“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呀,每种就做十只,一来就被抢光了。”

田蜜又问:“你家孩子呢?”

陈婶家可有五个孩子,不用帮忙吗?

陈婶乐呵呵地说:“托你们的福,都去外地读大学和工作了,没在家呢。”

要不是当初知青们带头学习,他们哪知道学习有多重要啊。

后来一直有知青在经济上支持,村里好多后生都考上大学了呢。

聊到后面,最后还是因为买吃的人太多了,不好耽搁大家做生意。

林少阳就说他们要去赶集,让大家回去做生意,晚上再聊,大家这才散去。

许妍和田蜜呢,就跟第一次赶集的时候一样,看到什么都想买,买得最多的就是花生瓜子。

现在集市上卖的东西可多了,野生的、家养的、工业品,那叫一个热闹非凡。

等他逛完回去,陈婶他们摊位上的吃食也都卖完了。

东西已经收在倒骑驴上,就等江艳秋他们了。

别家的也拾掇好了,江艳秋他们帮着把行李一拉,大家就走路回去了。

岳珈羽好奇盯着倒骑驴地问:“这三轮车怎么还是倒着骑呢?”

陈婶乐了:“不知道了,人家卖的时候就长这样,我们就买了这样的。”

田蜜胸脯一挺,自信满满地解释道:“这个我知道,肯定是怕东西被偷,人在前面骑着,东西在后面,被偷了都不知道。”

刘远达“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解释说:“东北这大冬天的,冷得很,路上经常结冰,这倒骑驴的设计啊,在冰雪路面上更安全!

因为它前面是双轮导向,后面是单轮驱动,这样蹬车的人就能更好地用手臂力量来把握方向了。

还有,这倒骑驴灵活得很,在狭窄的巷子或者过桥的时候可方便了呢!”

田蜜:……

其他人没憋住,都笑了起来,不过防盗也不是没可能嘛。

这一行人有说有笑的,就来到了山水大队,一路上还八卦着当年的那些事儿。

还说到去年赵贵忠回来过年,家里人问他这些年都做什么去了。

他就说被人骗到黑厂去了,现在黑厂被查了,他才被放出来的。

他前妻一直带着孩子,也没改嫁,现在夫妻俩在市里做生意呢。

江艳秋他们心里头都有点犯嘀咕,赵贵忠是不是知道乔蕾去世了才回来的呢?

那他在乔蕾的事里,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不过这问题不关他们的事。

这路可不短,后面陈桃,岳珈羽两人实在走不动了,也坐在倒骑驴上面去了。

村里的住房跟当年也没什么大区别,就是好多人家都换成砖瓦房了。

又多了不少人家,看来年轻人结婚的也不少。

山上都种上树了,河边的水稻田比房子还多了。

以前的知青点改成村里的招待所了,还有一块田是农科所的试验田呢,经常有人过来学习,有个招待所比较方便。

主要是当年知青点空出来后,这地基这家想要,那家也想要,后来还吵起来了。

大队一合计,决定谁家都不给,直接改成招待所。

还把前院顾清清和乔蕾那两间房子给拆了,修了个修车砖瓦房。

江艳秋他们来的时候正好有地方住,江艳秋就带着楚听南和两个孩子去她以前住的地方看看。

楚听南把前后院都溜达了一圈后说:“我说你怎么说早晚都会跟李安安的案子牵扯到一块儿呢,在农村就住这么好的房子,回城了谁还愿意住那种又矮又破又小的啊。”

江艳秋得意地说:“你就羡慕吧。”

楚听南笑着说:“我才不羡慕呢,这么大的房子,打扫起来多费时间啊,本来上工就够累的了,哪还有时间收拾屋子啊。

要说唯一羡慕的就是有个洗手间,那时候我们冬天洗澡,还得去换票到区里洗,一个月才能洗一次,运气好能多换一张票就能洗两次,有些人一个冬天都不洗。

一去那年曾华受不了,花高价买洗澡票,请所有的男知青去泡澡。”

江艳秋听了更得意了,说:“还是有羡慕的地方吧,我这儿有火墙,冬天可以天天都洗。”

楚听南说:“你天天洗,捡柴不累啊?”

江艳秋说:“她们女知青也来我这里洗,还会带柴火来呢,她们有男知青帮忙捡柴火,只会多不会少。”

楚听南说:“好吧,不过你们这儿确实比我们好,有山,勤快的话就不缺柴火,

我们得走老远才能捡到柴火,而且柴火还是生产队统一分的,大部分都是玉米秆,用完了还得自己想办法,半夜经常被冷醒。”

江艳秋说:“那明天我带你去山上玩儿。”

上一章 目录 +惊喜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