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洒在金碧辉煌的皇宫之上。皇宫内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钟鼓齐鸣,礼乐喧天。李显身着华丽龙袍,头戴沉重皇冠,端坐在皇位之上,俯瞰着满朝文武。
他神色庄重,声音洪亮地说道:“朕今日复位,实赖诸位爱卿与天下百姓相助。历经这许多动荡,大唐已百废待兴。如今摆在朕面前的,是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何让我大唐重现往日辉煌。还望诸位与朕齐心协力,共铸大唐的辉煌。”
大臣们纷纷跪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响彻宫殿。
然而,李显心里清楚,虽然成功复位,但前路依旧荆棘密布。退朝后,他将几位亲信大臣留在了御书房。
李显面色凝重地说:“张氏兄弟虽已伏诛,但太平公主和武氏家族的残余势力仍不可小觑。你们密切留意他们的动向,切不可掉以轻心。”
亲信大臣李昭点头称是:“陛下放心,臣等定当小心谨慎,一有风吹草动,便向陛下汇报。只是,太平公主在朝中威望颇高,武氏家族又根基深厚,若要动手,还需从长计议。”
另一位大臣王铭也说道:“陛下,太平公主心思缜密,且广结党羽。武氏家族自武周以来,在朝中盘根错节,贸然行动,恐会引发朝堂动荡,还望陛下三思。”
李显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朕自然明白其中利害。如今朕刚刚登基,首要之事是稳定民心,恢复朝堂秩序。若此时对太平公主和武氏家族动手,难免会让天下人觉得朕心胸狭隘,容不得人。”
李昭思索一番后建议道:“陛下,或许可先逐步削弱他们的势力,安插陛下的心腹进入关键职位,掌控朝堂局势。待时机成熟,再一举清除隐患。”
李显点头:“此计可行。你们回去后,即刻着手安排,务必小心行事,切莫打草惊蛇。”
几日后,朝堂之上,大臣赵启出列,奏道:“陛下,张氏兄弟虽已斩首示众,但他们党羽众多,遍布朝野。若不彻底铲除,恐会留下后患。”
李显神色严肃:“爱卿所言极是。朕命你负责彻查张氏兄弟党羽,凡参与其恶行、危害朝堂者,一律严惩不贷。但需注意,切不可冤枉无辜,以免引起朝堂恐慌。”
赵启拱手领命:“陛下放心,臣必定明察秋毫,绝不姑息奸佞,也不会让无辜之人蒙冤。”
李显微微颔首:“此事关系重大,关乎朝堂稳定,你要谨慎行事。若遇到棘手之事,可随时进宫向朕汇报。”
赵启退下后,朝堂上又有大臣进言:“陛下,如今复位,当务之急是恢复民生,整顿吏治。张氏兄弟当权时,许多政策混乱,百姓苦不堪言。”
李显目光坚定:“朕深知民间疾苦,会即刻着手改革弊政。传朕旨意,减免受灾地区赋税,鼓励农桑,对于清正廉洁的官员,要予以提拔,贪腐之辈,严惩不贷。”
与此同时,太平公主府中,气氛也颇为凝重。太平公主在厅中来回踱步,神色冷峻。身边的幕僚李贤说道:“公主,如今李显复位,对我们恐怕不利。张氏兄弟一死,我们在朝堂的势力也折损不少。”
太平公主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哼,李显虽然复位,但他未必就能坐稳这皇位。武氏家族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李贤回道:“武氏家族也在暗中商议,他们担心李显会对他们动手,正考虑如何自保。武三思近日频繁与家族亲信往来,似有大动作。”
太平公主沉思片刻后说:“派人去与武氏家族联络,告诉他们,此时我们需同舟共济。李显刚登基,立足未稳,我们若能联合起来,未必不能寻得转机。”
李贤面露担忧:“公主,武氏家族向来与我们有些嫌隙,他们会愿意合作吗?”
太平公主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在这权力的漩涡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如今李显对他们有威胁,他们不会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只要我们晓以利害,武氏家族会与我们携手的。”
李贤点头:“公主所言极是,那臣这就去安排。”
武三思府中,武三思正与几位武氏子弟商议对策。武崇训说道:“伯父,李显复位,我们武氏家族怕是要遭殃了,该如何是好?”
武三思眉头紧皱,来回踱步:“哼,李显那小子,肯定不会轻易放过我们。但我们武氏经营多年,也不是任人宰割的。”
这时,下人来报:“老爷,太平公主府有人求见。”
武三思与众人对视一眼,说道:“请他进来。”
来人见到武三思,行礼后说道:“武大人,太平公主让小人给您带句话,如今李显复位,对武氏和公主都不利,公主希望能与武氏家族携手,共抗李显。”
武三思沉思片刻,问道:“太平公主有何打算?”
来人回道:“公主说,可先在朝堂上安插人手,扰乱朝纲,削弱李显的势力。待时机成熟,再另做打算。”
武崇训忍不住说道:“太平公主向来野心勃勃,与她合作,会不会引狼入室?”
武三思瞪了他一眼:“此时不合作,难道坐以待毙?李显不会放过我们,与太平公主联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随后,武三思对来人说道:“回去告诉太平公主,就说我武三思愿意合作。但丑话说在前头,合作之事,必须公平,利益均沾。”
来人领命而去。武三思看着众人,说道:“接下来,我们要小心行事,按计划与太平公主配合,绝不能让李显坐稳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