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神色一凛,缓缓说道:“武氏势力盘根错节多年,虽经变故,但残余势力不容小觑。他们与各方势力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新的动荡。二位对此有何看法?”
张柬之沉思片刻,说道:“王爷,武氏余党中,有些人只是为了保住自身荣华富贵,并无太大野心。对于这部分人,我们可恩威并施,许以一定的利益,让他们保持中立。而对于那些妄图复辟武周、心怀不轨之人,则要坚决予以打击。”
狄光远点头赞同:“张大人所言有理。我们可安排一些眼线,深入他们内部,了解其动向。一旦发现有谋反迹象,立即采取行动,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李旦微微皱眉,说道:“只是安排眼线一事,风险极大。若被他们察觉,不仅眼线性命难保,还可能引发他们提前叛乱。此事需选派绝对忠诚且机智过人者方可担当。”
张柬之说道:“王爷,微臣有一人选。王府护卫队中有个叫陈风的年轻人,武艺高强,且心思缜密。微臣曾多次见他处理事情果断机智,对王爷也忠心耿耿。若将此事交予他,或许能胜任。”
李旦微微点头:“既如此,张卿可与陈风详谈,若他愿意承担此重任,务必叮嘱他小心行事。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暴露身份,坏了大事。”
张柬之应道:“是,王爷。微臣定会将王爷的话带到,让他谨慎从事。”
此时,天色渐暗,屋内光线也变得昏暗起来。李旦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渐渐降临的暮色,心中思绪万千。稳定朝堂、复兴大唐的重任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
沉默片刻后转身说道:“天色已晚,二位今日所谈,皆是关乎大唐兴衰的大计。此事重大,容不得丝毫差错,往后行事,务必更加谨慎。”张柬之与狄光远再次抱拳应诺。
狄光远接着说道:“王爷,近期京城内人员流动频繁,听闻有不少身份不明之人出没。不知是否与各方势力的暗中动作有关,我们也需加强对京城治安的管控。”
李旦微微颔首,说道:“狄卿提醒得是。京城乃天子脚下,治安关乎社稷安稳。你可与京兆尹联系,让他加派人手,加强巡逻,对形迹可疑之人严加盘查。若发现有勾结外敌、意图不轨者,绝不姑息。”
张柬之也补充道:“王爷,除了明面上加强巡逻,还可安排一些便衣暗探,混入市井之中,留意民间的异常动静。说不定能从中发现一些与朝堂争斗相关的线索。”
李旦赞同道:“张卿此计甚好。可从王府护卫与可靠的军中将士中挑选一些机灵之人,乔装打扮后混入民间。但要注意,切不可惊扰百姓,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此时,一阵凉风吹进屋内,带着些许秋意。李旦不禁微微颤抖了一下,感慨道:“秋天到了,一年又快过去了。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大唐能早日恢复往日的繁荣昌盛,百姓能安居乐业。”
张柬之与狄光远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的决心,齐声说道:“王爷放心,我等定当全力以赴。”
李旦看着两位忠心的臣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说道:“今日辛苦二位了,天色不早,各自回去休息吧。后续事宜,我们再寻机会详谈。”
张柬之与狄光远向李旦行礼告辞,走出王府。此时,夜幕已经完全降临,街道上灯火稀疏。二人并肩而行,一路上沉默不语,各自思索着今晚商议的种种事宜。
行至一个岔路口,张柬之停下脚步,对狄光远说道:“狄兄,今日所议之事,每一件都关乎大唐存亡,往后我们更要紧密合作,相互扶持。”
狄光远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张兄所言极是。如今局势复杂,唯有我们齐心协力,才能辅佐王爷,力挽狂澜。”
两人互道珍重后,各自转身离去。张柬之沿着街道缓缓前行,月光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他心中反复思索着信息公开的具体细则,以及如何与各部门沟通协调,确保这一举措能够顺利推行。
狄光远则快步走向自己的府邸,脑海里想着如何挑选合适的文人墨客引导舆论,以及如何与京兆尹协同加强京城治安。回到府中,他径直走向书房,点亮烛火,取出纸笔,开始罗列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明日一早便着手安排。
而在王府之中,李旦并未休息。他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回想着今晚与张柬之、狄光远的每一句对话。大唐的未来犹如一幅迷雾重重的画卷,在他眼前展开,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着国家的命运。
突然,窗外传来一阵猫头鹰的叫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突兀。李旦停下脚步,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暗暗握紧了拳头,心中默默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为大唐的江山社稷,为天下苍生,拼尽全力,闯出一条光明之路。 随着时间的流逝,京城在夜色中渐渐沉睡,然而,一场围绕着权力、社稷与未来的暗战,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