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66章 李旦退让-共创盛世(2 / 2)

陛下沉思片刻,下令道:“立刻将涉事之人全部缉拿归案,韦后……先幽禁于后宫,等候发落。相王,此次朝堂危机多亏你力挽狂澜,接下来整顿朝纲之事,就全权交予你了,务必还我大唐一个清明盛世!”

李旦谢恩领命。一场惊心动魄的朝堂风云,似乎在李旦等人的努力下,逐渐迎来了曙光。但李旦深知,这仅仅是个开始,大唐的复兴之路依旧充满挑战,他肩负的责任,更加沉重。

李旦领命后,深知整顿朝纲刻不容缓。他迅速在朝堂上公布了韦后及其党羽的阴谋,满朝震惊,群臣纷纷声讨。李旦趁热打铁,开始对朝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首先对官员选拔制度进行了梳理。之前,韦后与武氏势力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卖官鬻爵现象极为严重。李旦命吏部重新审查官员的任职资格,对于那些靠不正当手段上位的官员,一经查实,即刻罢免。一时间,朝堂之上人心惶惶,不少平日里尸位素餐、溜须拍马之辈,都担心自己的乌纱帽不保。

在这过程中,自然也遇到了不少阻力。一些被牵连官员的亲属和朋党,纷纷在暗中活动,企图为这些官员说情,甚至还妄图再次制造混乱,阻碍改革。但李旦态度坚决,毫不退缩。他召集朝中重臣,严肃地说道:“大唐的兴盛,全系于诸位之手。如今若不整治这官场的歪风邪气,我大唐必将走向衰败。诸君当与我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众大臣见李旦决心已定,也都纷纷表示支持。在众人的努力下,一大批不合格的官员被清理出朝堂,朝廷风气为之一新。

与此同时,李旦深知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他广发求贤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有真才实学之人。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治国理政的才能,都有机会入朝为官。这一举措吸引了众多寒门学子和有识之士,他们纷纷响应,为大唐的朝堂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经济方面,李旦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韦后乱政期间,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李旦下令减轻赋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他还派遣官员到各地巡查,严惩那些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地方官吏,以恢复民生。

在军事上,李旦加强了对边疆的防御。他重用有军事才能的将领,增派兵力驻守边关,抵御外敌入侵。同时,对军队进行整训,提高士兵的战斗力。

然而,李旦的这些改革举措虽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也触动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神经。那些被罢免的官员及其背后的势力,并不甘心就此失败,他们在暗中勾结,妄图卷土重来。

这些人联络了一些对改革不满的地方豪强,组成了一股反叛势力。他们打着“清君侧,反改革”的旗号,在地方上招兵买马,发动叛乱。叛乱的消息传到京城,朝堂之上再次陷入紧张氛围。

李旦得知此事后,并未慌乱。他镇定自若地进宫向李显奏明情况。李显听闻后,心中忧虑,问道:“相王,此事该如何是好?朕实在不愿看到大唐百姓再受战乱之苦。”

李旦从容说道:“陛下勿忧,臣已想好对策。老将郭子仪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臣愿举荐他率大军前去平叛。相信郭将军定能不辱使命,将逆贼一举歼灭。”

李显点头道:“既如此,便依相王所言。郭将军若能成功平叛,朕定当重赏。相王,此次平叛及朝堂诸事,还得多仰仗你了。”

李旦领命而出,即刻找到郭子仪,说明情况。郭子仪毫不犹豫,主动请缨:“王爷放心,末将愿率大军前去平叛,定将这些逆贼一网打尽,保我大唐太平!”

李旦看着郭子仪,眼中充满信任:“郭将军出马,本王自然放心。但此去务必小心谨慎,切不可轻敌。大军所需,朝廷全力支持。”

郭子仪领命出征,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叛乱之地。叛军虽然来势汹汹,但大多是乌合之众,缺乏训练。郭子仪身经百战,用兵如神。他先是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步步为营,消耗叛军的锐气。然后,趁叛军懈怠之际,发动奇袭。

一场激烈的战斗过后,郭子仪大获全胜,叛军纷纷投降。为首的几个叛乱头目被生擒,押解回京城。李旦带着郭子仪进宫复命,李显大喜,当即下令将这些逆贼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经此一役,大唐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李旦的改革也得以继续深入推进。在他的治理下,大唐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蒸蒸日上。李显对李旦愈发倚重,李旦也不负所托,兢兢业业为大唐的兴盛鞠躬尽瘁,成为大唐历史上一段君臣齐心、共创盛世。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