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事儿做就好。
陈发又说以后孩子们的纸砚他都包了,若他什么都不贡献,心里过意不去。
周娇娇想了想也没和他争。
“对了,小耀怎么样啊?他应该也不能回去吧?”
周娇娇跟他说了周小耀的情况。
“你放心的回去,明日也不必过来,我店里关了门就过去那边陪他照顾他。”
“我要是不出来,只怕爹娘会担心的。晚上有药童在那边照顾二哥,你安心。”
陈发点头,“好吧。”
看来他想做点什么还真是难啊。
小五家。
此时,小五的堂叔正在照顾他。
见小五有朋友来,知道肯定是有什么事儿的,便找了个借口要出去。
周娇娇把买的肉给堂叔,堂叔愣了一下,笑着接过拿去厨房后才出去。
周娇娇本来是想买水果的。
但是现在这个时候,买什么都没有买米买肉来得珍贵。
“周娘子啊,你们坐……我真是失礼了哈。”
他屁股痛着呢,就不跟他们讲礼了。
动一下都痛。
周娇娇和陈发坐在一边的凳子上。
周娇娇先是问候了小五几句,然后说起了学堂的事儿。
小五这才笑着说道,“这学堂的事儿啊我也是多方比较,才决定和你说一个很好的书院,他们对这个书院……好坏参半,但是我却觉得很好,不如你们自己拿主意。”
周娇娇,“好啊,你说。”
小五说,“就是青衫书院,不在越阳镇,在忠诚县,我之所以说它好坏参半,是因为对于肯吃苦的孩子,这个书院便是个很好。
对于家里有钱不肯吃苦的孩子,就不是个好书院。因为这个书院的夫子太严格,孩子们会很累。
这书院的院长,是三十年前的进士,十五年前从朝廷退下来,回老家开了这个书院。
这些年,培养了许多的有才人士。不过这书院唯一的不好便是院长只收有条件入学的孩子。”
说到这里,他也表示无能为力。
毕竟对于这一条,他虽然不理解,但又觉得没错。
院长的解释是:束修费少了,书院干不下去,束修费多了,穷人家上不起。那种家里不吃不喝都要送孩子来读书的,他觉得没有必要,不管好书院还是差书院,教的书本是一样的。
只要有时间,他也会给没有在书院读书的孩子解答学问上的疑惑。
所以他的书院,只收家庭能供得起的,还愿意努力读书的孩子。
“这个书院的束修很贵吗?”陈发问。
如果不是很贵的话,他也想送陈默去这个书院。
毕竟,有见识有人脉的官差打听出来的好书院,肯定是很好的。
小五小心翼翼地看了眼周娇娇,然后比了个数字:3.
周娇娇,“半年?一季度?”
小五却道,“一个月。”
周娇娇顿了顿。
一个月三两银子?
果然是给有钱人家准备的书院。
“束修费确实很贵……那要怎么才能证明自己家里是有这个实力送孩子去读书的呢?”
她之前没记起这个书院。
但是刚刚小五提到的时候,她脑子里突然浮现一些记忆。
那是穿来的两年前。
原身为了给张希找个好书院,前前后后打听了半年,最后才知道青衫书院是附近几个县城里最好的。
为了把张希送进这个书院,原身前前后后磕了好多头,找遍了书院的夫子,甚至在院长的家门口跪了一整天。
只是院长始终不肯收张希,为此原身把院长骂了个狗血淋头。
从此她和这个院长,算是结下了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