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天机星动 一(2 / 2)

孩子答到:"会的。曾有人教过我,后来走散了。"

"走散了?你可想,继续学?"天枢继续问到,虽是问,但其实是在明确表达自己希望他能够跟自己回祭坛,或者说,是在明确表达收徒的意愿。

孩子点点头:"想。"

天枢听到孩子肯定的答复,大松一口气,这回的星动,就算星命之主犯了事甚至出了天大的乱子,只要在祭坛内,他都有能力和把握摆平。

"我可自证我确是祭坛天枢,此乃历代天枢身份的证明。"说着伸出了左手,腕上系着内嵌金线的黑金色腕绳,继而从怀中取出了祭坛天枢令。黑金色腕绳或许可以仿造,但是祭坛天枢令以墨色暖玉制成,且不知何时何故左上角浸了些血色,算是世上独一无二之物,是断然无法仿制的。

看到天枢的举动之后,贺曙光也说到:"你放心,我们真的是祭坛的人,这位也的的确确就是当代祭坛天枢。"

孩子说到:"恩,我曾经在书上见过天枢令的相关记载。我相信天枢令不会骗人。天枢大人,我愿意拜师,继续学习观星。"

"好,从即日起,你就是我祭坛子弟,我会亲自教导。"天枢强行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极力保持稳重。他十四岁成为星师,十五岁成为当年太子的星命祭司,十六岁就接替一心退隐的前任天枢,成为本代天枢至今,也是二十几岁的年纪。故作老成多年,能收主天机星命之人为徒,心中激动一时难以抑制,也是情理之中。

眼前的孩子突然正色下跪,一板一式,行拜师三拜六叩大礼。一面赞叹这个孩子聪明知道自己收他是为入室弟子,又同时有些惊讶这个孩子知道入室弟子拜师大礼,但还是没有打断。

当年自己这么大的时候基本礼仪怕是比这个孩子还精通,天枢觉得:毕竟是主天机星命之人,再早慧亦有道理。

"你说你姓名俱忘,那……可愿我为你取名?"天枢道。

"好,多谢师父。"孩子答到。

看着这个孩子,总是想起那个被誉为冠绝古今、世无其二的澹台寻默,想起他字北辰,不仅会巫术,会懂堪舆之术,甚至通晓观星占卜。想起在与他为数不多的交谈中听他说世人誉他颇多,他最喜欢的是那句"堪舆乾坤镇国本,二十八宿环北辰",说因为那一句话,他此生能有幸获得一生的幸福。

辰,日、月、星的总称,本身就是极好的名字,再加上,澹台寻默和那个人的名字中都有这个字,权且算是纪念和追忆吧。

"单字一个辰,如何?"天枢道。

"是早晨的晨,还是'二十八宿环北辰'的辰?"小孩问道。小孩自觉失了些记忆,而且是很重要的记忆,但是又觉得没有忘记什么,比如说观星,比如说很喜欢"二十八宿绕北辰"这句话,像是有人常提起。

听到他的问题,天枢又是一阵失神,贺曙光却问到:"师弟你竟然知道这个?"

听到师弟,小孩有些懵,但是很快就回神过来思考贺曙光的问题。小孩思考了一会,就在贺曙光自觉尴尬准备转移话题的时候,开口答到:"似乎是那位走散了的人时常提起的。"

贺曙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天枢道:"正是'二十八宿环北辰'的辰,但是取的是"令辰和泰"的寓意,可喜欢这个名字?"

"恩,喜欢。"贺辰自己也不知是何缘由,只觉得"辰"很好,一见如故的感觉,竟然对一个字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还真的是奇了。

"那从今日起,你就从祭坛贺姓,名唤贺辰。"天枢道。

"是,贺辰谢过师父。"说了这么多话,还拜了师,小孩像是找回了原来说话的感觉,褪去了疏离感,虽然声音仍然不似寻常小孩那样黏黏腻腻,但总归不是原来那种空落落的感觉了。

"师父,弟子有不明之处。"贺曙光乘着贺辰进小屋收拾的间隙问,"其一,是一个处处破败的星观为何会有一间完好的小屋,其二,是这个孩子…他根本就不像一个孩子,其三,北辰是当年一人灭一国的神巫澹台寻默的字,亦是……他夫人贺南辰的闺名中的字,师父为何…师父为何不避讳?"。

自从三日前贺曙光听闻有人一人可敌万马千军,便不由得好奇,他不敢烦师父给他讲,就拿出了带的几本还未讲习到的讲述十余年前各国纷争的书,看到了关于澹台一族的记载,想来师傅说的二人大概就是澹台父子二人,便格外留意了一些。

天枢并未直接回答贺曙光的问题,而是说道:"我当年也是祭坛首徒,我的师父有一个养女,年岁长我,确实我名义上的师妹,她有一日,在战场上看见友军的一位巫师作法通灵,便一见倾心,经由师父介绍,这位巫师和我的师妹二人喜结连理,而后,原来的无惑国设计了我师妹,她产后重病,药石无医,不治而亡,再然后就是这位巫师用计激发了无惑国全国国民的恨意,用血脉的反噬之力,使无惑国皇室与百姓内斗,加上其他国家的联军攻伐,最终被灭国。我的师妹就是贺南辰,而巫师正是澹台寻默也就是澹台北辰。二人按理说育有后代,但是不知是何缘故,世上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而且近日澹台氏族隐居的府邸也烧毁了,怕是再难以知晓个中详情事故了。"

"师父的意思是……那孩子或许是二人的……"贺曙光问到。

"猜想罢了,只觉得无比相似,而且这样一来小屋和这孩子的天分与才学也都可以解释通。只怪我当年与澹台北辰只有几面之缘,与师妹也是……不算很亲吧。只知道师妹死后师父就半退隐了,后来澹台北辰自戕之后,二人更是成为整个星道的秘辛一般,不止是祭坛子弟,几乎所有星师都对此事讳莫如深。故而,也很难在祭坛找到相关的记载。不避讳,也是留个念想的意味。我很钦佩那位北辰巫师。"天枢回复到。

贺曙光点点头,恰巧贺辰此时已经收拾妥当,走了出来。天枢示意可以启程了,三人便一起离开了。

待三人渐行渐远,小屋后走出两个人,若是无殇国囯巫陆胜在此一定会认出其中一位澹台巫术的继承人,澹台祁佑门下大弟子夏待复,而另一位与贺辰的容貌虽然不太相似,气质却极为相像,上了年纪的人一看就会觉得是个早慧的孩子。但是其眸光凝聚有神,不似贺辰般恬淡寡薄。

是贺辰的胞弟,澹台榆散。

夏待复对着三人的方向,缓缓道:"望辰,此去我们就再难以照顾你了,再见,或是天下大乱之时了。"

澹台榆散接道:"师伯,兄长忘了也好,未忘的才是痛苦。如果可以,我希望他永不记起,我们二人永不再见。"他的声音也不似贺辰那般出尘,反之,是十分清越灵动的声音,甚至带有几分独属于少年人的轻狂,"至少当初我在选择背负的时候,就希望长兄能够放下。他护了我八年,我今日终于有机会护他了。"

澹台榆散望着贺辰的背影,心中默默许愿:兄长他若能够在光明中成少年意气,我亦甘愿在黑暗中被挫骨扬灰。

"榆散……"夏待复低低地唤了一声,道:"此事没有后悔的方法。"

以前,都是澹台榆散犯了错误,澹台望辰护着他,替他受罚,自澹台寻默故去后,澹台祁佑素来严厉且常年闭关,掌罚的弟子本来也对他的天赋有所嫉妒,望辰时常被打的遍体鳞伤,严重时多日下不了床,但总会温柔地劝解榆散不要再和他人争斗,不要再替澹台家出头。明明只是长了不到两岁,却成熟太多。望辰是知道也是赞同澹台家避世不出的,而榆散确是不服。再加之儿童天性中爱比个第一,故而在门中学习时总是不记教训,吹嘘澹台巫术。最严重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犯错便是在囯巫教子弟还未撕破脸来学习时,榆散一个孩子对着一众国巫教青年才俊大放厥词。后来,望辰背上替他受了二十二掌,二人一同跪了九日的祠堂才作罢。

想来榆散也是记得,他的哥哥,比任何人都更加护着他。这个夏待复自然是知道的,他只是好奇为何,他知道望辰对榆散有多好,也知道最后那次受罚之后,澹台榆散就像是变了个人一样,守礼明仪多了。但是他仍旧不敢相信榆散可以为此把余生的光明都给望辰,毕竟,他们还那么小,他们的余生,还有漫长的岁月。

故而,他继续问到:"为何能做到如此地步?"

"哥哥于我而言,就是光。我知道母亲因为生了我身体更加不好,父亲因此不是很喜欢我,而且后来父亲过世了,爷爷也是格外的严厉。要不是哥哥一直那样对我好,今日绝对没有我了。我是很小,但不代表我…不代表我不懂人情世故。有时候我明知故犯就是想着反正一直是哥哥替我受过,惩罚他能给我心里带来一丝平衡……"他眯了眯眼睛,"父亲喊我名字的次数真的是屈指可数,而父亲…反正,就是阿辰阿辰的喊,你知道的,我真的很难受。后来那次,哥哥替我挨了二十二掌重罚, 这二十二掌不是那种拳掌,是铁制的掌形刑具。那么用力地打在身上,真的是险些废了筋骨。在祠堂的时候,我跪着,他是趴着的。但是,他还是特别温柔地对我说,父亲喊他阿辰是因为父亲喊母亲也是阿辰,教我不要觉得是偏心,还说榆散也是父亲亲自取的名字,'榆荚散来星斗转',来源正是是父亲和母亲最爱的星空,说父亲一直没有讨厌我,父亲很喜欢我,只是我的眉眼和母亲很像,而父亲又沉浸在失去母亲的巨大伤痛乃至对整整一个国家的恨意中,暂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后来……后来,他说,他知道,他都知道,但是没关系,因为我是榆散,是他的至亲,是他答应了父亲和母亲,也真正地、是想用生命来护着的弟弟。"澹台榆散缓缓地回忆到,"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错…我不敢…他都知道,他不怪我,我不能再……我……"榆散眼中有泪光,他又顿了顿,才能勉强止住话语中的哽咽, "所以,这一次,换我来保护兄长。"

"榆散,望辰和师父都会很高兴的,望辰也是。"想到榆散偷偷将自己的水换给了望辰,选择一条注定黑暗而孤独的保全澹台巫术、重振澹台的路,夏待复虽然十分不解,但也十分佩服澹台家这两兄弟之间的血脉亲情,尤其是榆散,一个不过七八岁的孩子。他本该无忧无虑地长大,学习白巫术,在光明中悬壶济世。

一想到自己七八岁时也是作为大师兄护着一众贪玩调皮的师弟师妹,除了佩服外,还有些自豪。他没有给澹台家丢人,从前,他作为大师兄,对得起一众师弟;同理,今后,他希望作为师伯,也能够对得起师父拖他照顾的望辰和榆散。

澹台榆散接着说到:"我知,哥哥的为人更像父亲,重情,而我或许更像祖父,重道。于我而言,只要是必须的道,我行之,万死不辞。"

夏待复凝神一对比,发现澹台榆散这句话总结的十分在理。

二人片刻沉默以后,澹台榆散出声到:"师伯,我们走吧。"

夏待复点点头:"嗯,走吧。榆散放心,望辰不会有事的。"

澹台榆散看着三人早已消失的背影,转身对着相反的方向,一边走一边在心中默默祈祷,道:"今日一别,愿无再见。兄长,唯愿长安。"

</p>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