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645章 重回西域(1 / 1)

其他人都是这个想法,包括武威太守阿寿都是这个想法。张博也知道他们这个想法最为稳妥,可张博也知道要是不趁着这个机会再转一圈西域,真的登基了,那么就没有这个机会了,那必定会遗憾的。

张博宽慰大家道:“放心好了,我自会有安排。再说现在年轻人都成长起来了,事该给他们成长的舞台了,要是现在中原这点事还有蜀中一偶都处理不了,那将来咱们怎么放心!”

黄莺失笑道:“你想偷懒就明说,何必找这么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随即她又叹道:“三郎,其实我知道你的意思,想去就去吧,毕竟西域之行也是事关重大,你不亲自去交代一番,总归不放心,对那些数十年跟随你的人也不公平,放心好了,中原的事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看着,出不了事!”

“大风大浪都经过了,还能害怕过这些小河小沟。”张重光也道:“有我们这些老家伙在,翻不起风浪!”

张重光等人也知道,张博这一趟西行对大家都好,很多事情张博在中原的时候不好办理,张博远在西域了,那么这些收尾的事情总归事要做的。

三郎注定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开国之君,些许骂名的事自然是由大家这些老家伙们来做了。这是义不容辞的事,也是大家的份内事,也是必须要去做的事。

天宝十六年七月初五,张博在武威下令,任命嫡子张云为秦王,主持政事。

随后在七月初八,大元帅张博在武威,领着崔铭、崔铁、小五、刘奔等亲信,以及张茂,张乔等子女,雷行等侄儿,率领八千精骑,出武威走河西走廊而去。

何二的妻子艾格尼丝突然身子不适,爱妻如命的何二就放弃了跟随张博西往的决定,留在了长安。而何大壮志早已经消磨得殆尽,现在哪里都不想去,就想留在长安陪伴着妻儿,还有为三儿看家。

善于练兵统兵的何大,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长安卫戍长官,手上两万自己精心训练的精锐,大小将官都是出自张府的孤儿,这些孤儿又是先由来一刀,后有何大亲自调教出来,忠心和能力自然不言而喻!

何大派出了长子风言,和弟子何淼和何臣,地方士绅对如何开发、防御河西走廊,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收获颇丰。

等到了九月中旬,陆续又有一百多学子在军士的护卫下来到了酒泉郡城,而原先的五百学子,已经有将近一半人因为身体等各种原因无法或者不愿意再西行了,张博也没有失望,而是给予了夸奖,不但给了路费还派人护送回原籍。

如此一来,西行的学子正好三百五十人,队伍再次从酒泉出发。出了酒泉下面就是玉门关了。

春风不度玉门关!

对于中原的学子,跨出了玉门关,就等于到了一个新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的好奇,也是那么的振奋。只是,荒凉,行走不易,也是他们的第一感觉。

在继续往前走的路上,还是不时的有人掉队,凡是走不动的人,都会安置在哨所里,或者安排给商队带回中原,九月的时候,正是来往商队最多最繁忙的时候,中原眼看又要恢复了太平,来往的行商也就更加的多了。

等到了敦煌,三百五十学子又有数十人掉队了,经过小五的清点,只剩下了两百八十六人。对此,同样是第一次出关的张博子侄们,对此表示很是不屑。

张勇道:“你们都是习武之人,跟他们不一样,他们都是读书人,能走到这里已经非常的不错了!”

的确不错了,这时候,这二百多中原学子,已经不是刚出发时的白面书生了,一路风吹雨淋的走来,一个个都变得黝黑结实,穿着和张博亲卫一样的装束,别说是沿途的牧民了,就是回到各自的家乡,恐怕亲人们都不相信这是本人了。

张博对剩下的二百多学子感到很满意,对着这些灰头土脸颇有些狼狈不堪的学子们笑道:“从长安走到这里,你们觉得辛苦否?”

一位名叫苏摩的学子吐出嘴里的沙子,道:“苦,太苦了,不瞒大元帅笑话,我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苦!”

《大唐之惊梦》无错章节将持续在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大唐之惊梦请大家收藏:大唐之惊梦更新速度最快。

大唐之惊梦 </p>

上一章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