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场晚餐后的家庭会议在彼得全程懵逼的见证下转变成了一场成功的商业合作谈判。
此时对职场尚一无所知的彼得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做雷厉风行的效率。
艾莉希亚一反她平时在生活中的迷糊态度,对有机会做一个厨子这件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甚至相当残忍地压缩了自己的刷剧时间……
艾莉希亚虽然是个逃课惯犯,但她对待每一门课程都很认真,即使是难度系数相当大的古汉语课,即使是并不重要的选修经济学。
她把原本打算用‘网红经济’作为结课论文议题的想法划掉,用实际的创业计划取代,内容就是结合前期的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和具体的商业策划以及把这份策划书慢慢投诸实践的过程。
她懂得如何充分利用已有优势并将其利益化的道理,所以那个粉丝数众多的INS账号画风转向了美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店铺的营销平台。
未免落占未成年便宜之嫌,梅请了专业的会计和律师来拟定合作协议书,两位股东各自投入多少资金和技术,盈利之后如何分红,若是亏损如何分摊风险,条条款款列得极为细致,面面俱到。
因为艾莉希亚法律意义上的监护权还在儿童福利局,于是双方在儿童局工作人员的公证下签下了协议。
同样在梅的坚持下,咖啡店取名为朗朗上口的‘Aly&May’,因为要作为一个品牌来打造经营,艾莉希亚亲手设计了一整套形象标识,也重新设计装修了门面外观。
最后,在两人的努力下,从策划到开业,整个过程还不到预期时间的三分之一,因为万事俱备,经营得当,咖啡店也迅速走上正轨。
……
道格是一家传统咖啡馆的老板,因为被各种连锁咖啡品牌挤压,又经常有各种创意店的出现,小店生意不好做。
近来附近一家和他同病相怜的咖啡店换了老板之后,生意突然火爆,营业几周来,仍未露颓势。
听说这家店之所以走运,是因为极会营销,先在网上打响了名声,又因为老板特别漂亮而倍受追捧。
最大的噱头是,在周末时,偶尔会有极幸运的客人能受到特别招待,由一位‘少女厨神’当场展示厨艺制作餐点,那手艺观赏性还有味道被传得神乎其神,尤其是厨师的美貌。
他猜测又是一家只为赚快钱打一枪换个地的网红店,所谓‘少女厨神’不过是靠颜值吸引顾客的噱头而已,但对方逆境重生的生意实在让他心痒好奇,于是来实地‘考察’一番。
看到焕然一新的门面招牌后,发现他的第一个猜测就错了,标志和装潢精致中透着稳重,完全不是浮躁的网红风格,更像是他们那种主要吃回头客的传统模式。
他的运气很好,走进店里,就看到了半开方式厨房前的厨艺表演现场。
不过厨师压根不卖脸,严格遵循卫生规范穿着白色厨师服,束起头发戴着厨师帽还有口罩。
但是,宽阔的料理台前坐的是两位风度翩翩西装革履的男士。
呵,原来看颜值,看的是顾客的颜值……
点了一杯经典美式在空位坐下来,他挑的是客流量少的时段,但店里人不少,吧台前有人排队,座位区也几乎客满,角落的一张方桌还围坐着一群叽叽喳喳讨论作业的高中生。
道格扭过身子看向‘少女厨神’的动作,他压根不用掩饰,因为其他人也是这么做的。
首先吸引到他的是,那厨师特别修长灵巧的手,然后才是她的技艺。
料理台上摆放着科幻风格的金属酒精炉还有微型制冷机,衬得专心致志一言不发的厨师犹如闹市一枝青竹,气质清冽近乎冷酷。
这场面简直让人怀疑这不是在制作甜品,而是在做什么严谨且危险的化学实验了。
直到看到她开始操作手中的工具,道格不由暗叹一声:硬核。
她用的不是容易塑形的翻糖,而是融化成流体形态的糖,这种难以掌控的流体在她的操作下总能得心应手地准确塑形,冷却速度和位置控制得分离不差。
那糖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在她手中呈现出她想要的形状,那神乎其技的控制手法,这真的是做甜点而不是在玩魔法吗?
他想拿出手机来拍个视频,又看到台前摆了一个‘尊重客人隐私,谢绝拍摄’的牌子,只有个自设的小型摄录机对着她手下的动作。
稀奇的是,店里的其他客人也真的没人拍摄,要么陶醉地看她的动作,要么专注于自己眼前的饮品甜点。
这些人什么时候这么听话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