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03章、激荡的大时代(下)(2 / 2)

罗马的教皇看上去依然尊崇无比,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廷的权威其实已经日益动摇。尤其是在本世纪初期,因为三个教皇之间的惨烈内战、滥发头衔,驱使主教们彼此厮杀,从而把整个罗马教会体系搅成了一团乱麻,罗马教廷的实际权威已经一落千丈,并且逐渐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15世纪的意大利半岛,是整个欧洲最文明、最先进、最富庶的地方,但军事力量却因为分裂割据而并不强大。不过,也正是因为意大利的富庶,而在这里形成了欧洲最大的雇佣兵集散地——孤悬敌境的君士坦丁堡一直试图从这里寻求援军,也确实得到了一些零星支援,但在土耳其大军面前还是显得杯水车薪。

顺便一提,未来发现美洲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已经于1451年秋天在热那亚出生,目前还不到两岁。创造了无数传说的达芬.奇大师,则于1452年4月出生在佛罗伦萨,目前还在母亲的襁褓中吃奶

而在意大利的南方,骄阳似火、黄沙万里的北非地区,此时则是一片群雄逐鹿的混乱之地,各式各样的回教王朝和联盟旋起旋灭,柏柏尔人军阀之间的结盟、背叛和厮杀从无休止,没有谁能够建立长期、稳定的统治。而欧洲的葡萄牙人也设法掺了一脚,于1415年渡海攻占休达要塞,在北非建立了一个属于基督徒的据点,但马上就被淹没在新月旗和阿拉伯弯刀的海洋之中,数十年来一直难以有所拓展。

再往西看,此时的西班牙同样还是一个地理名词,它的南部地区依然被信奉真主的摩尔人盘踞,北部的阿拉贡、卡斯蒂利和加泰罗尼亚也都还是各自独立的小国。这种群雄割据的局面还要持续很久,直到数十年之后的哥伦布远航前夕,它们才会在伊莎贝拉女王的铁腕下彼此融合,形成统一的伊比利亚半岛国家。

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来到地中海世界的北方,英格兰和法兰西这两大传统上的西欧霸主,还在百年战争的泥潭之中继

续挣扎。英法百年战争的最后一场较量,目前正在法国的波尔多城下缓缓展开,虽然法兰西的赢面很大,但英格兰也还没有放弃希望——在这场残酷而又漫长的战争宣告结束之前,双方都无力干涉东地中海的事务所以,不会再有一位新的狮心王渡过地中海来拯救圣地了!

而在意大利的北面,莱茵河的东方,神圣罗马帝国依然“既非神圣,也无罗马,更非帝国”,延续着多少年来四分五裂的扑街衰样,没有一位强力的帝王能够将德国人凝聚起来。至于这个时代德国人唯一可以称道的闪光点——条顿骑士团,则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冰天雪地的波罗的海沿岸,无心顾及其它。

这就是1453年的西方世界,一个风云激荡的舞台,一个在毁灭中孕育着希望的时代。

总之,这就是十五世纪前期的地中海世界,文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中世纪的愚昧黑暗尚未消退,古典文明的残光即将陨落,而近代文明的萌芽还在孕育。

如果用比较艺术的说法,那就是“黎明前最后一刻钟的黑暗”。

然而,蜷缩于君士坦丁堡古老城墙内的东罗马帝国,却似乎已经注定看不到新时代的黎明了!

——在穿越者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这两年殚精竭虑的努力之下,东罗马帝国的战略形势非但没有稍微好转,反而开始了进一步的恶化——首先,帝国辖下仅有的一点儿常备兵力,又在多余的前哨战之中被挥霍掉了不少。其次,帝国在外交上也未能取得任何突破,获得的西方援兵比本来的历史上还要少。

更要命的是,同时是由于穿越者导致的蝴蝶效应,匈牙利工程师乌尔班提前来到了土耳其苏丹的宫廷,也提前了几个月为他铸造出著名的“乌尔班大炮”,导致这场攻城战很可能提前两个月到三个月爆发。

换而言之,如果没有奇迹出现的话,在经历了穿越者的一通折腾之后,东罗马帝国的国柞反而会缩短几个月——由此可见,大多数穿越者自恃的先知先觉,在很多情况下也未必能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当然,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君士坦丁十一世手里拿着的牌实在太差,不管用什么打法都铁定要输。

所以,这位最后的罗马皇帝,此时已经是穷途末路,进入了国破家亡的悲剧倒计时。

——除非,他愿意接受来自异时空的援助和交易,把自己的国家变成高辐射核废料的垃圾场<!--rm-->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下一章